绿色的原野,高原女孩的梦想
发布时间:2025-11-07 11:38
(来源:中国女报) 印自:中国女报 在成都“匠心杯”比赛中,身着不同球队的年轻队员们为足球而激烈拼搏。右边是U13女足队员卓措茂。采访者提供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马伟 “参加足球比赛后,孩子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从内向、柔弱变得健康、自信,也学会了沟通和合作。”青海湖小浪花U13女足家长尔金感慨地说。在青藏高原,一场以足球为媒介的民族团结实践正在悄然改变着万千年轻人。近年来,青海省以青少年女足为抓手,探索出一条体育赋能民族团结、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顶层设计描绘女足发展蓝图 “我现在带的班女生足球技能考核通过率从60%提高到90%。”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一民族学校的体育老师才仁永藏很高兴。青海省委、省政府把发展青少年足球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多次对女子足球工作作出指示。在全省共同努力下,青海省建立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女足发展格局。 《青海省妇联牵头协调七部门在全国率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青少年女足发展的指导意见青海省“从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场馆设施等方面对青少年女足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青海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瑞菊说。据了解,青海省已组建84支青少年足球队,举办各级各类比赛近百场,学生参赛人数超过2000人。不仅如此,硬件设施也同时得到改善。青海计划未来三年新建和改造50个标准足球场。目前,20所已竣工,33所新足球学校已部署。 “海南藏族自治州新建的三座气膜足球场实现了常年训练,大大改善了训练条件。”王瑞菊说道。 “青超联赛”点燃民族团结热情。2025年“青超联赛”开幕式上,多民族的“青海湖小浪花U13女足”首次亮相,昂扬的斗志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连续两年举办的“青超联赛”已成为青海民族团结的一张亮丽名片。首届“青超联赛”吸引了来自青海省8个市州的500多名选手参赛,创下了观众人数超过10万人次、网络观看次数超过5000万次的纪录。 “青超联赛”队员来自汉、藏、回、土、撒拉等20多个民族。不同民族的球员齐聚一堂,为足球而战,身穿同一颜色的球衣,唱同一首战歌,为祖国的荣誉而战。 “最感人的一幕发生在玉树主场对阵西宁的比赛中,当地寺庙僧侣达瓦儋州和伊西桑丁脱下僧衣,穿上球衣,加入球队并肩作战,最终帮助玉树队夺冠。”这一幕,王瑞菊记忆犹新。高原女孩 玉树藏族自治州曲县马莱孩子们的成长与蜕变,平均海拔4500米,足球正在改变很多女孩的人生轨迹。据悉,该县每年投资110万元引进专业青训机构,青海省体校海东分院特招59名青训球员曲麻莱县与西宁市城北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开展联合训练试点,经过六个月的系统训练,队员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卓玛先生也收获颇丰。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二完全小学的o,本来性格内向,但在联合训练中逐渐变得快乐、自信。他能够用汉藏双语来分享足球知识和人民文化。现在他已经成为球队的关键球员。许多藏族女孩通过足球专业实现了人生的巨大飞跃。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才拉茂是一名足球运动员,在教练多杰仁庆的指导下,投身于足球事业。他克服了训练条件艰苦等困难,最终考入了青海师范大学体育系。 “足球教会我在失败后不要放弃,”蔡拉毛说。现在,她决心回到家乡,教导并带领更多的藏族女孩改变命运。据了解,青海省将继续描绘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强化政策保障,完善制度体系,建立跨地区合作、跨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建立各级“女足人才库”,对潜力球员进行动态监测和培养。与此同时,青海正在积极探索助力青少年足球的新途径。计划每年从东部地区选派10名女足教练员来青海执教,每年培养100名本土青少年女足教练员,精心打造“青海湖小浪花青少年女足联赛”等区域赛事,创新建立“足球+旅游”模式,带动赛事经济发展。此外,青海省积极构建全方位帮扶网络,成立“江源春蕾·点亮梦想”青少年女足慈善基金,为训练、比赛、场馆建设等提供支持。通过联合媒体推出“青海湖小浪花青少年女足推广计划”,讲述足球运动员的成长故事和女性足球偏见社会的社会变迁。 “从高原草原到职业青葱,从羞涩内向到自信快乐,青海青少年女足的发展不仅增强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也培养了浓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民族团结发展的生动实践。在这片色彩斑斓的高原上,足球以独特的美感连接着青少年的梦想,描绘出一幅民族团结的壮丽画卷。”王瑞菊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含图片、视频)任何)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网易号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